内支撑式支护结构是通过在基坑内部设置水平或竖向支撑体系,将基坑侧壁的土压力、水压力传递至支撑结构,从而维持基坑稳定的支护形式。其适用范围、优点及缺点如下: 一、适用范围 内支撑式支护结构的核心优势是无需占用基坑外部空间,因此特别适合以下场景: 基坑周边环境复杂:如城市中心区、建筑物密集区,基坑周边存在既有建筑、地下管线、地铁隧道等敏感设施,无法设置拉锚(需占用外部空间)的情况。 基坑深度较大:通常适用于深度>10m 的深基坑,尤其是软土地层或高含水率地层(如淤泥质土、砂土),需通过高刚度支撑控制支护结构变形。 场地狭窄:基坑周边可利用空间有限(如道路红线紧邻基坑),无法布置锚杆、锚索等外部拉锚设施的场地。 特殊基坑形状:如狭长形基坑(地铁车站、综合管廊)、不规则多边形基坑,内支撑可灵活布置以适应形状需求。 二、优点 对周边环境影响小 内支撑仅在基坑内部受力,无需向基坑外侧土体打入锚杆或锚索,避免了对周边地下管线、建筑物地基的扰动,尤其适合环境敏感区域(如医院、老旧小区周边)。 支护刚度大,变形控制好 内支撑(尤其是钢筋混凝土支撑)整体刚度高,能有效限制支护结构(如排桩、地下连续墙)的水平位移,减少基坑开挖对周边土体的扰动,降低相邻建筑物、管线的沉降风险。 适用性强,不受地质条件限制 无论软土、砂土还是岩层地层,内支撑均可通过调整支撑间距、截面尺寸适应受力需求,而拉锚式支护受限于基坑外侧是否有可锚固的稳定土层(如软土中锚杆锚固力不足)。 施工灵活,适应复杂基坑形状 支撑可根据基坑平面形状(如矩形、圆形、多边形)设计为对撑、角撑、环形撑等形式,尤其环形支撑对圆形基坑受力更合理,能均匀传递荷载。 三、缺点 占用基坑内部空间,影响施工效率 水平支撑体系(如钢筋混凝土梁、钢管撑)会分割基坑内部空间,给土方开挖、地下结构施工(如底板、墙体浇筑)带来阻碍,需分区分段施工(如先施工支撑,再开挖下方土体),延长工期。 成本较高 钢筋混凝土支撑需现场支模、浇筑、养护,材料用量大;钢结构支撑虽可回收,但加工精度要求高、安装成本高。此外,支撑的搭设与拆除(如混凝土支撑需爆破或机械切割)会增加额外费用。 施工工序复杂 内支撑需与基坑开挖同步施工:开挖至某一深度后,先施工围檩和支撑,待支撑达到设计强度后再开挖下一深度,工序交叉多,对施工组织要求高,若支撑强度不足易引发
